后浪入海丨陈雨欣:参数为舟,实践为海

2025年10月9日 09:06

望着屏幕上平稳跳动的参数,陈雨欣的指尖已不会再像两个月前初入中银电化时的那般攥紧衣角,那份初入岗位时的憧憬仍在,只是与怯意交织的复杂心绪,已被笃定与从容替代。

微信图片_2025-10-09_090626_266.png

“不要急于上手,学会学通是关键。”陈雨欣牢记师傅于芳的叮嘱,从最基础的生产流程学起,详细标注原料进槽、电解反应、产物分离的每一个环节,充分理解槽压、槽温、各槽流量的数值。反复走进车间确认,数据来源于哪台设备,数值变动对电解效率与安全生产会产生的影响。她坚持每小时准时记录一次各电解槽的槽压、槽温,以及各流量数据等,通过数值变化对比趋势,熟知了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应对措施,逐渐掌握了操作背后的逻辑与责任。

记得那天,DCS系统突然显示“05槽72单元偏差高”并发出报警。师傅立刻拿起对讲机,联系外操人员前往现场查看。陈雨欣紧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,一边记录关键参数变化,一边同步记录时间节点。看着师傅镇定果断地处理异常的身影,她牢牢记住了师傅的教导。“遇到报警要先稳住心神,快速梳理可能的原因,比如液位计故障、管路堵塞、阀门问题,甚至可能是操作失误。”那天,她真切体会到,总控室的每一次报警,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。

故障修好后,从充液、升温到流量调节的每一个环节,陈雨欣全程参与了05槽的重启工作。“充液后需仔细检查是否有溢流现象,升温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速率,以防对离子膜造成损伤。”她一边听着师傅的现场教导,一边观察师傅调节阀门的操作,随着温度曲线的缓慢上升,所有参数均稳定在可启动范围内,师傅才满意地点头表示:“可以通电了。” 那一刻,她忽然意识到,在这些看似寻常的数字背后,其实是一条条贯通的生产血脉。同时明白了在化工生产领域,实习生“不能独立操作”并非一种限制,而是对安全与质量的必要保障。

回望这段时日,陈雨欣与初入职场时的生涩相比,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从校园踏入职场,从书本理论走向车间实践,这段经历让她深刻领悟到:理论知识若脱离实践,便只是纸上谈兵,唯有将其深植于实践的土壤,才能真正生根发芽,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。

下一页:揭榜悬赏!中银电化创新思路破解难题


网站信息安全投诉电话:0537-7163111 投诉邮箱:yinjg@jnzydh.com 客户服务质量反馈邮箱:15898631719@139.com

版权©2020开云英超官网_开云online(中国) |鲁ICP备2020037088号

鲁公网安备 37083002000085号